滁州: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“黑马”

元描述: 滁州,这座安徽东大门城市,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优势,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在“制造强市”战略、“新三样”产业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,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“黑马”,为安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
吸引人的段落: 滁州,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安徽小城,如今正以“黑马”之姿,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脱颖而出。从2012年全国第185位上升至2023年的第89位,实现从安徽全省“总量第一方阵、人均靠后”到“总量第三、人均前列”的历史性转变,滁州的“逆袭”之路令人瞩目。其背后,是滁州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,主动对接沪苏浙,深度参与产业合作,并以“制造强市”战略为引擎,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擦亮“亭满意”服务品牌,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。滁州的成功经验,为其他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借鉴,也展现了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巨大潜力和活力。

融入长三角:滁州的“双圈叠加”优势

滁州地处安徽东大门,紧邻江苏省会南京,是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。同时,滁州也紧挨安徽省会合肥,是合肥都市圈成员。这种“双圈叠加”的区位优势,让滁州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“桥头堡”,为其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机遇。

滁州积极发挥“双圈叠加”优势,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。自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,滁州始终将之视为最大机遇,全方位推动思想观念、体制机制、营商环境等与沪苏浙等高对接,主动靠上去、精准接上去、全力融进去。

滁州的“双圈叠加”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1. 资源共享:

  • 滁州能共享南京、合肥的人才、科技、文化等资源,以及两大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。
  • 滁州可以利用“双圈”的辐射带动效应,吸引更多产业和企业入驻,促进自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。

2. 市场拓展:

  • 滁州可以借助“双圈”的市场规模优势,拓展自身产品和服务的销路,扩大市场份额。
  • 滁州能够利用“双圈”的消费能力,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,促进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。

3. 交通便利:

  • 滁州位于“双圈”的交汇点,交通便利,物流畅通,能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,提高效率。
  • 滁州的交通优势也为其吸引外来人才和企业提供了便利条件。

打造“制造强市”:滁州的“新三样”产业崛起

近年来,滁州深入实施“制造强市”战略,聚焦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,紧盯“新三样”、拼抢新赛道,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
滁州的“新三样”产业包括:

  • 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
  • 新能源汽车
  • 动力电池

滁州因地制宜培育发展“新三样”产业,取得了显著成果,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重要产业基地。

滁州“新三样”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:

1. 产业链协同:

  • 滁州以“链长制”为抓手,实行“一套班子、一只基金、一个协会、一个研发平台”,顶格倾听、顶格协调、顶格推进,推动重点产业做大做强。
  • 滁州依托凤阳丰富的石英砂资源,发展光伏玻璃产业集群,进而带动光伏产业链的整体发展。
  • 滁州吸引了比亚迪、国轩高科等国内动力电池前20强企业入驻,形成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。

2. 科技创新:

  • 滁州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企业,推动产业技术升级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  • 滁州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,共同开发新技术、新产品,推动产业创新发展。
  • 滁州重视未来产业的布局培育,积极发展氢能、低空经济、生命与健康等产业,抢占未来发展先机。

3. 人才引进:

  • 滁州连续三年实施招才引智“十大举措”,启动实施新时代“满天星人才计划”,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。
  • 滁州举办一系列人才引进活动,并发布“揭榜挂帅”技术需求榜、“高精尖缺”人才“四海招贤”榜,推动“人才链”与“产业链”深度融合发展。

擦亮“亭满意”服务品牌:滁州的营商环境优化之路

产业兴则滁州兴,产业强则滁州强。滁州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,持续擦亮“亭满意”服务品牌,以优质服务吸引企业入驻,促进经济发展。

滁州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措施包括:

1. 深化“双对标”:

  • 滁州对标学习沪苏浙等先进地区的营商环境建设经验,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。
  • 滁州实施政务服务“增值化”改革,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,优化企业办事体验。

2. 打造“增值服务”:

  • 滁州建立健全“亭满意”服务品牌体系,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务,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。
  • 滁州设立涉企服务专窗和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,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,提高服务效率。

3. “真金白银”支持:

  • 滁州设立1亿元民营经济(工业强市)专项资金,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转型难、融资难等问题。
  • 滁州深入实施工业稳增长助企解困、要素对接、政策落地、动能培育、提质增效“五大行动”,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。

滁州优化营商环境的显著成果:

  • 滁州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2709户,稳居全省第2位,其中百亿级企业8家、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48家,均居全省第3位。
  • 滁州制造业增加值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居全省第1位、第2位,位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第68位。

持续扩大“朋友圈”:滁州的长三角合作之路

滁州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,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,收获了最大红利。

滁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取得的成果:

1. 省际合作平台建设:

  • 滁州共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4个、省际产业合作园区4个,跨省合作平台数量和体量均居全省第一。
  • 滁州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建中新苏滁高新区,努力打造省际合作典范,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典范。
  • 滁州国际(虹桥)会客厅在全省率先启用,与沪苏浙城市合作实现县(市、区)、园区全覆盖。

2. 产业链协同发展:

  • 滁州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,打造长三角高端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、长三角康养旅游目的地。
  • 滁州与长三角地区开展医疗合作200余项、合作办学10所,改善民生福祉。

滁州持续扩大长三角“朋友圈”的策略:

1. 走出去,请进来:

  • 滁州以更大力度“走出去”,积极参加长三角地区的各种招商引资活动,宣传推介自身优势。
  • 滁州以更大范围“请进来”,邀请长三角地区的企业、专家来滁考察交流,促进合作项目落地。

2. 共建共享:

  • 滁州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公共服务合作,共享区域发展成果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。
  • 滁州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机制,建立健全合作平台,推动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。

关键词:新质生产力

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驱动,以新兴产业为支撑,以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为方向,具有更高效率、更强竞争力、更低能耗、更少污染的新型生产力。

滁州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举措:

  • 聚焦“新三样”产业: 滁州高度重视光伏、半导体、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,打造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重要产业基地。
  • 推动科技创新: 滁州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企业,推动产业技术升级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  • 打造数字化产业: 滁州积极发展数字经济,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,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。
  • 绿色发展: 滁州坚持绿色发展,积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,建设美丽宜居环境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问:滁州的“新三样”产业发展现状如何?

答:滁州的“新三样”产业发展势头良好,取得了显著成果。例如,在光伏产业方面,滁州已建成光伏玻璃产能717万吨、光伏组件产能62.6GW、光伏电池片产能72GW,正朝着打造“世界光伏之都”目标全速奔跑。动力电池产业方面,比亚迪、国轩高科等国内动力电池前20强企业在滁布局,产量稳居全省前3位。

问:滁州如何吸引外来企业和人才?

答:滁州通过优越的区位优势、完善的产业体系、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惠的政策措施,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人才。滁州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主动对接沪苏浙,共享区域发展成果,为企业和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。

问:滁州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?

答:滁州将继续深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。滁州将依托“双圈叠加”优势,深化与周边城市的合作,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,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。

问:滁州的营商环境有哪些突出优势?

答:滁州的营商环境具有以下突出优势: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、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、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、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、践诺守信的社会环境。滁州持续擦亮“亭满意”服务品牌,以优质服务吸引企业入驻,促进经济发展。

问:滁州的“新三样”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?

答:滁州的“新三样”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十分乐观。随着国家对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视,光伏、新能源汽车、动力电池等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滁州将继续加大对“新三样”产业的扶持力度,推动产业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,打造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重要产业基地。

问:滁州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?

答:滁州将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,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。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优化营商环境,改善城市基础设施,提升城市管理水平,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,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入驻,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。

结论

滁州,这座安徽东大门城市,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优势,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在“制造强市”战略、“新三样”产业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,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“黑马”,为安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滁州的成功经验,为其他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借鉴,也展现了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巨大潜力和活力。相信未来,滁州将继续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“东风”,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,为建设更加美好、更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