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金合信基金“跨山越海一起创金” 2024投资策略会日前召开。在首席看大势专场,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、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监谢亚轩、国联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包承超、国海证券首席分析师李杨等嘉宾普遍认为,2024年随着国内外宏观因素逐渐明朗,A股市场的投资主线有望逐渐清晰,低估值央国企有望成为一条主线,股息类资产与成长股均有投资机会。
回顾2023年:出乎意料、结构分化、投资逻辑重构
提问:2023年的关键词是什么?
谢亚轩:2023年的关键词是出乎意料。
包承超:2023年的关键词可能是结构分化。原因在哪?我们理解,A股市场中大家熟悉的个股,尤其是核心资产,2023年调整的幅度偏大,这可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。
展望2024年:主线有望逐渐清晰
提问:2024年宏观环境如何?
魏凤春:展望2024年,美国经济是在弱化,预计美联储会降息,但时间没那么快。预计美联储会先维持偏鹰表态管理预期,出现信号后给出降息提示,等确认后再转向降息。2024年需要强调微观行为对宏观定价的作用,强调择时的重要性。
谢亚轩:2024年好的方面是,短周期即库存周期,比较明确处于向上阶段。另一个周期是朱格拉周期,即设备更新改造周期,进入2024年,会不会多个指标统一向上,一定程度还是有争议。还有一个周期的力量,全球的金融周期可能是上行的。全球看,大宗商品和一些重投入的行业出清比较明显,如船舶行业2024年会有一个持续向上的资本开支。2024年,国内经济向上的动力适度上升,尤其是从短周期的库存周期来看比较确定。
李杨:从负债端来讨论2024年的宏观环境。比较大的定价效率在负债端。负债端对市场的影响会逐步从全面转化为偏局部。2024年,低估值央国企有望成为一条主线。
2024年配置策略:股息类资产与成长股搭台唱戏
提问:怎么看待低估值、红利低波等资产的投资价值?
包承超:首先,从宏观角度看,无论是红利组合还是稳定类资产,一般在经济磨底到企稳回升的初期,相对收益较好。
第二,从产业角度看,我们关注红利资产或者稳定类资产,是因为能够发现背后的一些基本面变化。这几年,或者因为政策影响,或者由于产业自身原因,这两个领域的开支都在边际放缓,带来的结果就是行业的竞争格局变得越发稳定,部分国企、央企或者龙头企业的现金流越来越稳定,分红也逐渐提升。
第三,从上市公司的微观角度,不少企业家的理念也开始发生改变。从一味追求做大,到注重做稳、做强,也更加重视与资本市场的互动,同时逐渐去提升分红。
最后,从全球的对比来看,我们发现在红利组合的回报构成中,股息回报的占比很高。
谢亚轩:从经济成长的角度,肯定希望看到更多的成长型企业。但从投资和博弈的角度,现在财富主要掌握在年龄更大的人手里,他们的偏好可能在一个阶段决定更愿意投资低波。不过,大家始终喜欢有成长性的投资。不同时代向上的产业可能不同,这也是资本市场需要捕捉的。低波是基础,因为负债端更多追求的是稳健收益,但最终边际表现强的资产还是成长股。
李杨:我们并不是说一定要追逐红利或价值,因为本质上是一种风格,而且并不是一个有延续性的风格。
经济磨底和流动性良好推动微盘股行情
提问:怎么看待小盘、微盘股的投资机会?
包承超:微盘与小盘其实需要适当区分,通常当经济磨底且流动性良好时,微盘股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。首先,经济较好的时候,大票和核心资产的盈利增长较快,且资金容纳量大,也更容易获得大体量资金的青睐;而这时货币政策正走向收紧,资金的角度考虑,市场呈现“二八分化”,微盘股难有大的表现。但当经济磨底,投资者对经济恢复的方向相对明朗、对经济的斜率存在分歧,而市场流动性通常不差,“钱多叠加投资者不愿离场”,即流动性与风险偏好的双重支撑,更容易带来微盘股的超额收益。
魏凤春:从竞争格局看,过渡期的产业都面临需求与成本的双重约束,同时面对创新风险的考量,原有的纵深的产业链演化为典型的外围与中心。中心的产业规模大,市场竞争力强大,收益稳健,具有典型的大型化与集中化特征。外围的产业则呈现出典型的小型化与分散化特征,新科技与新模式是其主要呈现形式。前者的稳健收益在资本市场上呈现红利的特征,配置价值高,后者则以微盘风格提供了明确的交易机会。
目前二者之间缺乏稳定的衔接,这也是当前大家普遍采取哑铃策略的产业基础。因此,市场的走势就不是原来的大盘搭台,小盘唱戏,而是大盘与小盘分别演绎,二者平行但不相交。这一策略已经有效了三年,效用在边际递减,特别是微盘策略或面临资金拥挤导致的alpha衰减与交易同质化导致的流动性踩踏的双重考验。
李杨:微盘股大多数机构配不了,因为有成份池的约束,看到摸不到。思考市场风格时,我们有另一个框架和想法,不管是成长价值,高估低估,包括大盘小盘,更大的驱动力来自于负债端,可能现在大家还是希望找到很多基本面的逻辑来解释风格变化。负债驱动估值变化,形成不同的风格。把钱往里推,估值就有弹性;把钱往外抽,估值就压缩,是个负债端驱动的逻辑。
成长、价值很典型,分别是市场的存量和增量驱动的状态。纵观历史,只要是流动性推升的增量市场,全是成长风格。(黄金滔)